requestId:68a4adbbc1f795.13377360.
陳澤環 著《儒學倫理與現代中國》出書
書名:《儒學倫理與現代中國》
作者:陳澤環
出書社:上海國民出書社
出書時間:2020年04月
【內容簡介】
近年來,中國學術界日益從文明、文明的角度研討中國私密空間,強調“中國是以中華文明為基礎構成的國家”,其實質是凸起中國、中華平易近族、中國國民、中教學華文明、中華文明的中華平易近族性,并由此為當代中華文明繁榮供給需要條件。為參與和深化這一盡力,本書圍繞“儒學倫理與現代中國”問題,探討了施韋澤、梁啟超、錢穆、張岱年、馮契、張世英、龐樸、崔年夜華、朱貽庭等中外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中華文明觀。他們雖然時代分歧、國度分歧、觀點分歧,但對中華文明的基礎特質、歷史命運和未來瞻望等問題都發表了有價值的見解,值得我們深刻研討,并從中吸取聰明共享會議室和教益。
【作者簡介】
陳澤環,1954年生于浙江寧波,1979年考進復家教旦年夜學哲學系,1986年獲哲學碩士學位。1989個人空間年至2005年先后5次約3年在德國的柏林洪堡年夜學等地訪學。1986年至2003年曾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任務共享空間。現任上海師范年夜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傳授、博講座場地士生導師。自1983年起先后發表:《焦點價值與文明傳統之思——以對梁啟超考核為基礎的闡發》,(《未來屬于孔子》修訂版,2017)、《未來屬于孔子——焦點價值與文明傳統之思》(2015)、《敬畏性命——阿爾貝特•施韋澤的哲學和倫理思惟研討》(2013)、《品德結構與倫理學——當代實踐哲學的思慮》(2009)、《個人不受拘束和社會義務——當代德國經濟倫理學研討》(2004)、小樹屋《功利•奉獻•生態•文明——經濟倫理引論》(1999)等專著7部;《天賦博士與非洲叢林—私密空間—諾貝爾戰爭獎獲得者阿爾貝特•施韋澤傳》(1995)、《人文社科十萬個為什么•哲學》(2018)等編著2部;《敬畏性命——50年來的基礎論述》(1992)、《對性命的敬畏——阿爾貝特•施韋澤自述》會議室出租、(2006)《文明哲學》(2008)等譯著10部;哲學—倫理學論文200余篇;《中德文明之間——留德雜憶》等報刊文章50余篇。
【目錄】
媒介 吸取中外思惟家的中華文明聰明
第一篇 國外觀照
第一章 敬畏性命思惟的中國淵源
一、 品德個人主義
二、 文明倫理主義
三、 性命天然哲學
四、 中國思惟定位
第二章 施韋澤的中國思惟研討
一、 施韋澤考核東方思惟的理論框架
二、 施韋澤關于中國思惟和哲學的總體評價
三、 施韋澤對中國倫理思惟的特別關注
第三章 中國思惟的世界意義
一、 歐洲對中國思惟的興趣
二、 中國和印度、東方的倫理之比較
三、 中國倫理思惟的命運
第四章 中國儒學的再認識
一、 中國倫理的集年夜成者
二、 孟子和孔子學說聚會場地的改革者
三、 孔子和中國思惟的未來
第五章 東西融合中的中國文明觀
一、 天下昇平會議室出租與天下一家的社會幻想
二、 天人合一、文明與天然合一的最高崇奉
三、 宗教、政治、倫理、藝術、人生一體化的人生觀念
第六章 梁啟超論國性暨文明
一、 國性:一國之能立于世界的特徵
二、 國學:國語、國教、國俗
三、 國風:國命之興替所攸系
第七章 《新平易近說》的倫理思惟及其交流發展
一、 “品德之立,所以利群也”
二、 “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
三、 “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
第八章 梁啟超論儒家哲學
一、 儒家哲學是什么
二、 若何評價儒家哲學
三、 若何昌明儒家哲學
第九章 孔子教義“實際交流裨益于本日國平易近者”
一、 “孔子教義第一感化,實在養成人格”
二、 智仁勇“三德具備,人格才算完成”
三、 “修養人格,最如果身體力行”
第十章 梁啟超論“潔白冷素”的家風
一、 “中華平易近族歷來重視家庭”
二、 “使汝等常長育于冷士之家庭”
三、 “我是一個熱烈的愛國主義者”
第三篇 倫理傳統
第十一章 以小性命融進文明和天然的年夜性命
一、 年夜性命與小性命
二、 心世界與物世界
三、 天與人、天然與文明
第十二章 經濟應該由品德和政治來領導
一、 經濟個人空間人生處于文明的最低基層
二、 人類生涯終當以農業為主
三、教學場地 品德為文明的最高領導
第十三章 儒學的倫理品德特質及其現代命運
一、 儒學和儒家傳統的獨到界說
二、 儒學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貢獻和生長
三、 儒學對現代性的補益和超出
第十四章 中國文明和品德的“形神統一”
一、 文明是具無形神統一內在結構的性命體
二、 形神統一也是倫理品德的文明性命結構
三、 形神統一結構由小文明向年夜文明的推進
第四篇 綜合創新
第十五章 堅持平易近族的文明和精力獨立性
一、 堅持平易近族文明獨立性的意義
二、 弘揚平易近族文明獨立性舞蹈場地的方式
三、 實現平易近瑜伽場地族文明獨立性的路徑
第十六章 文明創家教新與文明觀
一、 文明的平易近族性與時代性
二、 文明的一元說與多元說
三、 傳統、傳統文明與文明傳統
第十七章 馮契“尋求不受拘束與善”的倫理思惟
一、 轉識成智——品德哲學基礎的奠基
二、 不受拘束勞動——品德價值體系的基石
三、 自覺自愿——品德行為特征的確認
第十八章 張世英“萬物一體,平易近胞物與”的倫理觀
一、 哲學是尋求人與萬物一體的境界之學
二、 “主客二分”和“萬物一體”作為人與世界的兩種關系
三、 把品德意識樹立在萬交流物一體的本體論基礎之上
四、 哲學家應按本身的哲學信心生涯
參考文獻
附錄 焦點價值與文明傳統——陳澤環師長教師訪談錄
后記 中國是以中華文明為基礎構成的國家
責任編輯:近復
@font-fac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1對1教學font-face{font-family:”宋體”;}@font-face{font-family:”Calibri”;}p.MsoNormal{mso-style-name:教學場地註釋;mso-style-parent:””;margin: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none;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舞蹈場地:inter-ideograph;font-family:Calibri;mso-fareast-font-family:宋體;mso-bidi-font-family:’Times N會議室出租ew Roman’;font-size:10.5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span.m教學場地soIns{mso-st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color:blue;}span.msoDel{mso-st舞蹈教室yle-type:export-only;mso-style-name:””;text-decoration:line-through;color:red;}@page{mso-page小樹屋-border-surround-header:no;mso-pag舞蹈場地e-border-surround-footer:no;}@page Section0{margin-top:72.0000pt;margin-bottom:72.0000pt;margin-left:90.0000pt;margin-r1對1教學ight:90.0000pt;size:595.3000pt 841.9000pt;layout-grid:15.6000pt;}div.Section0{page:Section0;}
TC:9spacepos273
發佈留言